《——·前言·——》
特朗普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导弹援助,并直接要求欧盟为此买单。出乎意料的是,欧洲几国立刻跳出来反对。台上特朗普高声喊话,台下却被几国公开拒绝,局面立刻爆发了。
随之而来的大动作更为震撼。这次,特朗普亲自站出来,甩出了一份所谓的“重大声明”。这一次的焦点,不是直接对俄罗斯发动攻击,也不是亲赴乌克兰,而是宣布美国将“援助乌克兰爱国者导弹系统”,并附带一长串其他武器系统的清单。然而,这份声明的核心不在于武器援助本身,而是资金问题——这次,美方要欧盟买单。
特朗普的表述相当直接,意思是美方提供武器,而欧洲要为此出钱。他称这为一种“双赢机制”,听上去熟悉得很——不就是过去北约成员国分担军费的老套路吗?当初欧洲虽然有些不情愿,如今美国换了个新方式,结果依然让欧洲感到不满。
展开剩余87%实际上,美国的军火库存已经积压多年。俄乌战争持续至今,美国的援助虽然慷慨,但也意味着不断的开支。库存逐渐消耗,生产线也面临压力,许多导弹的保质期即将到期。特朗普的“让欧洲买单”提议,本质上是为了变现美国旧库存,借战争谋取利益,同时将同盟国当作“金主”。
消息一出,欧洲各国反应迅速,有的沉默不语,有的则立刻站出来反对。德国和挪威态度相对温和,表示“可以考虑”。而法国、匈牙利、捷克和意大利则直接表明反对。尤其匈牙利反应最为直接,外交部长西雅尔乔一口回绝:“不干”,这一番话直接让特朗普的提议瞬间失去支持。
欧盟内部随即展开了激烈讨论。一些北欧小国担心得罪美国,态度显得模糊不清;中东欧国家则普遍对购买美方军火兴趣不大;西欧大国则各有心思。
法国的态度最为鲜明——我们自己有导弹系统,干嘛非得买美国的?尤其回想起当年美国卖给欧洲的雷达系统时,法国可没有忘记当时的不愉快。捷克则更为直接地表示,愿意援助乌克兰,但买美国的武器“太贵”。意大利则毫不犹豫地回应:“没预算”三个字,无视了所有的外界压力。
特朗普本意是想通过援助乌克兰、清理库存、压迫盟友三重奏,但却未能如愿。欧洲没有跟进,反倒展现出了各自的心思。大家都认同援助乌克兰的必要性,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做那个“冤大头”。
更何况,特朗普目前仍处于竞选阶段,许多欧洲国家对他的连任与否持观望态度,不敢轻易与其深度绑定。若年底总统换人,今天的“账单”很可能成了废纸。
欧盟方面也陷入了两难境地。用欧盟的公帑购买美国的军火,势必会引发预算和审计方面的争议。欧盟的军援原本是依托“欧洲和平机制”,大多数采购来自欧盟内部。而如今,突然引入美国武器,并且要求共同出资,这意味着预算框架将被迫改变,各国的议会也不得不重新审议。
法国国会开始质询政府:“为何不优先采购本国产品?”议员们对政府是否支持特朗普的提议表示怀疑,甚至质疑其合规性。还没掏钱,先被内部审查了。
在这种氛围下,特朗普的提议彻底被“冷处理”。没有国家愿意第一个掏钱,德国虽然表示“考虑”,但也在内部评估可行性,未给出明确答复。
特朗普的“欧盟买单援乌计划”暂时停滞。这一局,欧洲的沉默暴露出美欧之间并非铁板一块,尤其在军事援助和资金问题上,裂痕愈发明显。
特朗普的做法看似是对俄罗斯开火,但实际上,更多的是在对付自己的盟友。他不仅要求欧洲为美国的武器买单,还威胁不参与的国家将面临100%的关税。这番话一传到欧盟外长群里,气氛瞬间降温。
匈牙利第一时间公开表达了不满。作为欧洲内常常发出不同声音的国家,匈牙利此次更是不客气。外交部长西雅尔托直言:“不会让国家资源参与不必要的冲突,匈牙利不参与别人的账本游戏。”
捷克则表示,尽管他们愿意援助乌克兰,但拒绝美方强制要求共同分担成本的方式。捷克更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由欧盟主导的自主防务机制,而不是依赖美国来消费预算。
法国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坚定。总统府公开表态:“作为大国,我们有自己的防空能力,不需要向美国交保护费。”这一声明不仅打击了特朗普的脸面,也直接撼动了背后军火企业的利益。
意大利则语气较为温和,但同样明确表示:“我们正在复苏阶段,财政预算紧张,无法承担额外的军事支出。”也就是说,美国的这套方案根本无法落地。
这一场争论,不仅是外交上的对抗,更是一场制度上的冲突。过去北约的做法至少有一个明确的流程:美国提出提案,欧盟讨论并联合拨款。然而,特朗普这一轮是“总统直发”,跳过了正常程序,并且还附带了制裁威胁,连北约内部的一些官员都措手不及。
一些欧洲议员公开质疑:“这是援助计划,还是商业胁迫?”他们拿出冷战时期美国推动F-35军购的例子来作对比,意思非常明确——你不是来帮忙,而是来做生意。
特朗普却坚称,这是“美国最好的盟友政策”。听起来虽然真诚,但实际上却像是给全球发出一个信息:不合作就滚开。
一场本应团结对外的援助计划,硬生生变成了内部拆台的局面。北约方面也无能为力,秘书长在记者会上口中只剩下“理解分歧,努力协商”等空话。欧盟委员会干脆选择沉默,把这场“爱国者计划”当作不存在。
这种分裂并非突发,而是通过这个机会完全暴露了出来。
乌克兰想要的是防空系统,谁来买单并不重要,但欧洲各国却格外在意“谁来说了算”。美国习惯性地用“我们保护你,你听话”的方式管理盟友,但这一套在欧洲显然失效了。
这些年来,欧盟虽然一直高喊团结的口号,但当真正要掏钱、要出兵时,眼前的却是各自计算的账本。谁出得起、谁愿意出,为什么出,这些问题不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敷衍。
而这场分裂最直接的受害者,正是乌克兰。
乌克兰不仅要面对持续的俄罗斯攻击,还得在美欧的博弈中等待结果。战争还在继续,乌克兰的城市频频遭到导弹袭击,防空系统的缺口越发明显。爱国者导弹屡次成功拦截,使其成为乌克兰最需要的防空武器。
最初,乌克兰政府对特朗普的声明感到欣喜,公开表示感谢,并转发了相关声明,甚至总统泽连斯基也表示“期待新援助尽快到位”。然而,几天后,乌克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——这不是美国提供援助,而是让欧洲为这些武器买单。换句话说,虽然美国掌控了资源,欧洲却得承担所有的费用,而乌克兰则只能拿到结果。
如今,欧洲各国争论不休,乌克兰仿佛被搁置在中间。防空系统不是摆设,而是实实在在的战场需求。乌东、基辅和敖德萨的几次空袭,证明了没有足够的防空系统,城市无法保卫,前线难以守住。
乌克兰国防部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“需要不需要”,而是“什么时候能收到”。原本计划今年夏天部署第二批爱国者系统,但现在连订单都悬而未决。
更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平台合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