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1年9月18日,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如同一道深深的伤疤,永远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。六年后的1941年7月7日,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将中华民族逼至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。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,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。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中,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。今天我们要讲述的,就是其中一位抗战小英雄的故事——他叫陈友礼,1931年4月出生,当抗战胜利的号角吹响时,这个勇敢的少年才刚满14岁。
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,很难真正体会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苦难。1942年,中原大地遭遇罕见旱灾,而日寇的侵略却变本加厉。本该在父母呵护下快乐成长的陈友礼,在这场民族浩劫中不幸成为孤儿,年仅11岁就失去了双亲的庇护。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年幼的他只能随着逃难的人群四处漂泊流浪。饥饿、寒冷、恐惧时刻伴随着这个瘦小的身影。为了活命,12岁的陈友礼辗转来到云南后,不得不选择加入军队,在枪林弹雨中寻找一线生机。
由于年纪太小,陈友礼最初只能在第五军200师当一名马夫,负责照料军马。虽然这份工作与真正的战斗相去甚远,但至少能让他不再挨饿受冻。后来,机灵的他被调去给连长当勤务兵,每天做些端茶送水、传递消息的杂活。虽然不能像大人一样冲锋陷阵,但这些工作让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找到了归属感,感受到了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。
展开剩余58%1943年,陈友礼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印度接受军事训练。在异国他乡的八个月里,这个少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训练。回国后,他又随部队转战缅甸,参加了著名的远征军作战。正是在这场战役中,一位美国战地记者无意间拍下了他持枪作战的英姿。当时忙于战斗的陈友礼对此毫不知情,直到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开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,这位抗战老兵的传奇故事才重新浮出水面。
这张泛黄的老照片一经公开,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。照片中那个稚气未脱却紧握钢枪的瘦小身影,让无数人为之动容。志愿者们经过多方寻找,终于在贵阳的一个小村庄里找到了已是83岁高龄的陈友礼老人。当老人看到这张记录着自己青春岁月的照片时,不禁老泪纵横,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仿佛又浮现在眼前。
虽然当时年纪小,但陈友礼先后参加了50多场战斗,是不折不扣的抗战老兵。1947年在徐州战役中被解放军收编后,他又在1950年随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。在异国的战场上,19岁的他因表现英勇荣立三等功。如今,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儿孙绕膝,在贵阳的乡间安享晚年,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平台合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