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下大事,周二的债市,据传言有大资金砸盘,场外指数债基被大量赎回。
有人做了某三方渠道的统计,银行自营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大单日赎回量。
很多人对此解读是,上周的征求意见稿要对场外指数也要求持有半年才免赎回费,加上周二有小作文说正在调研公募债基分红免税取消事宜,所以机构集中砸盘。
我对此持怀疑态度。首先新政策正式公布至少要月底,真正落地改造也需要一段时间,机构完全可以“有序撤离”;其次新规真落地后,公募债基分红免税取消的文件就不重要了,因为规模都没了,什么税不税的,意义不大,当然场内债券ETF还是会迎来发展。
对债市长期没影响,因为赎回的钱要么投场内ETF要么自己配,最终还是会回到债市。
固收从业人员也不用着急,以后理财子和自营等机构直投需求增加,就业岗位还是存在的,只是薪水可能要大幅下滑,体现了金融监管的政治性、人民性、普惠性。
咱们要有觉悟,公募债基分红免税的本质是制度红利,这个广义财政饭,本来就不是咱这种编外人员应该吃的。民工说话比较难听,但是实在。我知道有很多人心存怨气,但没必要迁怒于谁,Fintech、教培、信托、投行、地产等行业的马尔萨斯时刻我们都见证过,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了?说白了咱们要积极应对,拥抱变化,寻找求生之路。
关于债券资产本身,我的一位金市老总的朋友点评说,利率在低位,本来就是高波动、低收益的低夏普资产,对利空特别敏感。
民工不是一个债券从业人员,我只想说:
不要买长债,不要拉久期!(重复第二遍了)
心安守护持有人不要慌,咱都是短债。
再说股市,前几天民工提到技术图形不好,控制仓位很重要。目前这个位置,技术形态更差了,还缩量了,那么指数短期往上走就是很困难。
而且这两天盘面出现了一个特别不好的情况是,热点开始散乱,新的抱团方向溃散得特别快,固态电池和机器人都没能接力抱团资金,大盘缩量还特别快,整体给人感觉调整时间会比较长。
当然这个也符合预期,大盘调整一个月,然后调整5~10%也挺好的,现在还有好多低估的方向还没涨(老登们)。说不定创业板要先去奔着补2683的缺口去了。
所以周二看了一圈,实在没有可以下手的方向,就买了一点恒生科技。
前段时间大家在做“多阿里,空美团”的交易,原因有几点:
第一,外卖大战本质上是企业补贴客户,对参与方而言,如果原来市场占有率较高,则对未来竞争格局影响大,但其实都损伤企业的利润,所以市场有动力去做空外卖股;
第二,阿里有一些专门针对美团的业务据说和自营团购之类相关,也有人辟谣,反正市场解读为利空了;
第三,阿里被市场认为是真正的AI算力龙头股。我没有任何做个股投资建议的意思,只是客观表述市场的看法。
大家筛选了阿里含量高、美团含量低的指数,我看了下,费率有点高,且不能7天免赎回费。索性想不如直接看恒生科技指数,反正美团跌了不少了,万一修复,还能吃点肉。查到了费率最低(综合40BP)的几个7免指数,不过跟踪误差都不低。你们别学我,别纠结这个,其实对于权益指数而言,费率不太重要,7免才是核心。
和北证50类似,恒生科技我在打野账户里面也没买太多,主要是当下胜率和赔率都太不确定了,所以我比较怂。
此外,我注意到“投基方法论”本周二发车了,主要是三个方向:
1、继续把纳指生科往标普生科里面转,之前没转是因为标普生科长期限购一直没额度,上个月终于放到了3000元一天。在美联储降息时代,关注利率敏感型品种,美股小盘股和短久期美元债都是,而且人民币升值后,汇率创造的安全垫更厚。
2、加仓了三个均衡偏价值的产品,王乾、林庆和苏文杰,也是组合之前就有的持仓,老读者很熟悉了,这里就不多介绍了。
3、加仓了一点标普500和黄金,继续做多元资产配置。
如果你对未来的市场也看不太清,但是又模糊地觉得牛市仍然继续,不想追高也不愿错过,那不妨看看价值型老登们(“长跑老司基”里面有一些涉及),以及“滚雪时代”这种固收+组合。
只是提供一些思路吧,另外就是高景气度行业(CPO、创新药、机器人三幻神),在调整后可能会重拾涨势,但是需要耐心。
飞机晚点了,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,建议大家还是要对未来充满希望,积极应对。(不作为投资依据)
股票配资平台合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